2010/06/11

Blue Man

Blue Man 是一個團體, 中午看康熙來了, 知道這個團體,
但是類似的表演, 我在大學的時候其實就看過了, 類似 Stomp.

這影片有介紹到, 其實音樂是可以透過 ” …
去觀察那個音調, 加入一些情感, 旋律所兜成, 觀念是如此沒錯.

可是要達到隨心所欲, 就需要下點功夫了.
像節拍需要練習, 音調認知需要練習, 打擊的精確力度需要練習

結論是專家只是訓練有素的狗

低解析度的 H.264 整合, 以及紅外線配合

我找了兩個產品比較適合我們的, 高解析度其實鏡頭不好免談.


針對這兩個產品, 我們可以好好思考我們要走的路線, 以及要 Focus 的焦點.
eDoF 如果可以派上用場, 我認為這個產業的量很可怕. 一個家庭的需求會比 NB & Mobile 高.

寬螢幕 16:9 1280x720 HD 藍光畫質行車記錄器

http://cctv.yaba.com.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657

IP CAMERA紅外線夜視可旋轉網路攝影機

http://cctv.yaba.com.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659

微型投影機, 要繼續走下去嗎?

我想我提出這一點不是只是一時之想, 而是經過好幾週的思考.

有幾個問題我想提出來討論. 單純就事論事.

1. 我們系統產品的經驗不足, 但是卻想一步到位推出系統產品.
   這裡頭有很多的問題. 不是不走, 而是我們準備好了嗎?

   我們沒有稱職的 PM 進行市場評估調查, 成本評估和人力資源規劃.
   如此一來, 即使推出這個產品, 我個人認為不會賺錢.
   因為關鍵零組件不在我們手上. 現階段的軟硬體人力與能力, 也無法對它進行加值.
   如此便很容易錢燒光了, 產品卻滯銷.

   我的想法是, 這方面的經驗, 應該等我們在本位做好之後, 才向外擴張,
   就像富爸爸與窮爸爸所提到的財務自由一樣, 維持正的 net income, 有個不用工作就可以有的穩定收入.
   對我們來說, 應該就是不用研發, 只靠生產部門就可維持.

   因此我認為, 我們應該在 Camera 上, 去激盪出什麼樣的系統產品, 該如何切入市場, 才是比較適合的.
   等到 PM 能力足夠, RD 人力資源足夠, 經濟也比較優渥時, 再去切入多媒體網路系統也不遲.

2. 模組經驗的不夠到位.
   我一直在想, 我們模組廠的優勢在哪?
   我想軟體不是優勢, 但是卻也是優勢.

   想要在市佔率上擁有領先地位, 客服與支援跟技術能力是很重要的.
   公司的無線模組市佔率很高, 可是卻被我以前的同學在英華達, 拒絕了引入, 就是因為客後服務的考量.
   如果有問題都要找原廠幫忙才能解決, 那客戶如何相信我們的技術呢? 難道只是靠 Cost Down?

   我們目前的硬體優勢是在 Camera 這個模組, 需要多方的技術整合. Lens + Sensor + BE (+ Mic)
   但如果這些整合, 被其中某個元件廠進行垂直整合後, 模組廠的優勢便不再了.
   而 eDoF 是個讓我們繼續維持硬體優勢的條件.

   而如何讓我們的產品可以迅速的打入新的系統廠, 或者維持原本的系統廠.
   除了成本之外的考量就是落在軟體.

   最近跟華碩先進實驗室這樣的合作, 我發現我們人少, 但質精就能解決問題. 可是技術上仍需要加強.

   想想一家系統廠為什麼要用我們的產品?
   因為我們可以幫他們在元件廠這端把關, 並且在系統廠這端技術支援, 讓客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進行量產.
   這賣的算是一種服務嗎? 如果是, 那這服務是一種價值.

   因此我們是否應該先與原廠合作, 建立起一套屬於我們自己的知識系統, 而不是屢次向原廠請求協助.
   因為我們的優勢就是可以向多家元件廠請求合作, 而不會有競爭的敵意存在, 使從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3. 人力資源
   我想一家公司能否做得長久, 對於員工自我期許與成長有很大的關係.
   台積電自稱他們是學習性組織, 就是藉由團體不斷的學習, 焠鍊, 交流, 以期獲得共同成長跟革命情感.
   Outsourcing 固然是一個好方法, 可以快速解決問題, 但是技轉, 與問題解決能力如何才能留在部門內部?
   找有經驗的人是最快的, 但是向心力與忠誠度也會是個考量, 而且對內部的人是種不信任.

   因此, 我覺得就現有的員工, 可以好好的去培養, 讓每個人都可以獲得最大的發揮, 對大家才是好的.
   可以想想, 八萬請一個有能力又有忠誠度的人, 跟十萬請兩個普通卻離心向背的人, 何者為優呢?
   錢, 只能綁住一時的. 心, 是可以帶出來的.

4. 資源整合
   我覺得一家公司, 有兩個部門做同樣的事情, 是很傷元氣的.
   我也贊成自己部門要有自己的研發能力, 但是能夠彼此交流或者共同合作, 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但端看目前的資源, 我們部門很難跟其他部門相競爭, 因此透過交流或合作, 才能漂亮的打這場戰.

最近在研究 Sensor 的一些原理遇到的問題

以下是我遇到的一些問題, 想跟各位聊一下. 也希望各位不要因為挫折而氣餒.

最近我一直在看 Sensor 的設定, 探討它的原理.
可是我在部門裡遇到了兩位問不到答案卻又碰一鼻子灰的事情.
他們是誰就不說了, 但他們的回答就是, 你知道這個要幹麻? 你要作 Sensor ? 你要自己寫 Firmware ?
但相對的, 我覺得 Ranhong 就是個不錯的指導者 (mentor), 他會舉例讓你知道差別, 告訴你原理.

我覺得知道原理是很重要的, 至於我們是否要去了解細節的運作, 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那只是一個證明跟過程.
因為花時間去了解 Sensor, 所以我今天可以跟 OV 討論原理上的事情, 不會被呼弄, 我可以告訴 Ricoh, 這應該作得到,
甚至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 只是看他們願不願意作. 並回覆華碩作得到跟做不到的差別, 有什麼該去取捨, 讓他們去 trade-off.

, 如果今天我們不知道原理, 那對方簡單一句, 作不到, 或者講了你也不知道, 或者直接 bypass . 作何感想呢?
我們今天工作, 就是希望可以累積每個人自身的 Know-How,
如果只是一直照著別人的指令作, 那工作十年, 也不過就是個 operator, 有什麼意義呢?

對自己其實很難交代過去, 更何況是已經有家室的人.